工业设计考研理论知识点讲解,装饰艺术运动重点内容解析

发布时间:2018-11-16    

工业设计考研理论知识点讲解,装饰艺术运动重点内容解析

装饰艺术运动在工业设计考研考试中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考点,在不少地区的考研考试中都出现过,而且是近几年的热门考点之一。你对于装饰艺术运动相关内容有没有掌握呢?不妨通过优概念下面分享的工业设计考研理论知识点讲解来检验,一起来重新认识记忆装饰艺术运动重点内容。

装饰艺术运动

概述

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、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设计艺术运动,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同时发展,因此在材料和形式上都受到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。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属于传统的装饰运动,与强调为大众服务、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相区别,其性质仍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运动,是一场承上启下、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,其风格首先体现在法国的奢侈品上。


划重点

时间:20世纪20年代-20年代,与现代主义几乎同时发生。

地点:起源于法国,以法国英国美国为代表的一次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。

范围:集中于豪华和奢侈产品和艺术品设计上。

背景:20世纪初,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敏感地了解到新时代的必然性,他们不再会回避机械形式,不回避新的材料,他们认为时代已经不同,现代化与工业化已经无可阻挡与其回避它,不如适应它。

来源:“装饰艺术”之名来自于1925年的巴黎装饰主义展览。


目的

力图采取新的装饰形式装饰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,在现代主义设计和“工艺美术”运动、“新艺术”运动之间寻找折中的设计艺术形式,满足人们对产品形式美感的需求。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艺术家们掌握的手工艺和设计,以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来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,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势力差别。


风格特征

1、 主张采用新材料(钢铁玻璃等)

2、 主张机械美,采用新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华贵

3、 造型语言表现为大量的几何形,绚丽的色彩以及表现这些效果的高档材料。


评价

尽管艺术装饰带有与现代主义理论不相宜的商业气息,与先前设计中的矫揉造作之风并无本质上的区别,但市场表明它作为象征现代化生活的风格被消费者接受了。大规模的生产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它为百姓力所能及并广为流行,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另一种现代流行风格——流线型风格所取代。


影响

1.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,它采用于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,采取设计上的折衷主义立场,设法把豪华的、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,产生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。

2.这场运动与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,也几乎同时于30年代后期在欧洲大陆结束,因而,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。

3.但是,由于它主要强调为社会上层服务的出发点,使得它与现代主义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,也正因为如此,所以“装饰艺术”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,而基本成为史迹,只有现代主义成为真正的世界性设计运动。


代表人物

威廉·凡·阿伦(William Van Alen)、威廉·拉姆(William Lamb)、卡桑德尔(A.M.Cassandre)等


代表作品

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克莱斯勒大厦(Chrysler Building)与帝国大厦(Empire State Building)

下图为威廉·凡·阿伦受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公司的创建者沃尔特·P·克莱斯勒的委托而于1928年至1930年,在美国纽约,以钢结构、金属镀层方式建造的克莱斯勒大厦:


下图为Shreeve, Lamb,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建造的帝国大厦,竣工于1931年4月11日的高层建筑物,是美国纽约的地标建筑物之一。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、西33街与西34街之间。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楼(1931-1972共41年)。


装饰艺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

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。新艺术运动强调中世纪的、自然风格的装饰和手工艺之美,反对机械;而装饰艺术运动恰恰是要反对自然的(特别是有机形态)、单纯手工艺的趋向,主张机械化的美。


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

1、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和发展。

2、装饰艺术运动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权贵,并不是大众。现代主义运动则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。

搜集整理来源:工业设计考研帮

相关阅读:

工业设计考研史论解析,装饰艺术运动名词解释灵感及风格特征


查看更多
评论(0)
登录后评论

  • 暂无评论